科技加码 让智慧城市“耳聪目明”

2021-06-03 16:06:05海南省智慧城市安防技术行业协会|0

摘要:大数据监测系统,为城市生命线“听诊把脉”,高科技感应器实时监控地下管网运行状况。借助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消防社会化服务云平台创新“云平台+24小时服务中心+线下服务队伍”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城市超脑”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公共服务……在合肥,智慧城市建设让生活更安全,让服务更便捷

 大数据监测系统,为城市生命线“听诊把脉”,高科技感应器实时监控地下管网运行状况。借助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消防社会化服务云平台创新“云平台+24小时服务中心+线下服务队伍”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城市超脑”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公共服务……在合肥,智慧城市建设让生活更安全,让服务更便捷。

  大数据监测系统,为城市生命线“听诊把脉”,高科技感应器实时监控地下管网运行状况。借助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消防社会化服务云平台创新“云平台+24小时服务中心+线下服务队伍”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城市超脑”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公共服务……在合肥,智慧城市建设让生活更安全,让服务更便捷。
  大数据为城市“生命线”“听诊把脉”
  走进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监测中心,一面高清大屏上轮流刷新着全市桥梁、燃气、供水、排水、地下管廊等地下管网城市生命线的运行状况。当刷新到“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供水专项”时,各区用水量、报警信息、管网概览、风险评估等数据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清华合肥院监测中心数据分析师吴子谦介绍,围绕“大产业、大安全”推动实施安全科技发展战略,合肥市政府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的研发和实施应用。“我们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支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BIM/GIS等现代信息技术,透彻感知地下管网城市生命线运行状况,实现城市生命线系统风险的及时感知、早期预测预警和高效处置应对。”
  “合肥市目前拥有重要桥梁224座,城市地下管线总长2.4万余公里。按照既往的维护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借助智能感应技术,将一个紫色小球放进市政供水管道中,就能实现即时响应、快速调度、精准查漏。“紫色小球内安装了声音传感器,它能够捕捉到极其微小的渗漏噪音,估算出泄漏量大小,并对泄漏点进行精确定位,误差控制在2米以内。”
  去年5月,包河区迎淮路路段多处供水管道的漏失监测仪发出报警,监测中心通过锁定监测仪位置,快速分析出渗漏点位的大致范围,并通知供水集团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听漏排查。在进行紧急抢修处置之前,监测中心进行了关阀、开挖及空洞的影响分析,提供了辅助决策支持服务。“从漏水报警、分析、上报,再到处置、反馈,整个流程已经形成闭环。”
  据了解,自2017年运行以来,监测中心成功预警燃气管网泄漏可能引发燃爆险情204起,沼气浓度超标报警3089起,供水管网泄漏64起,水厂泵站运行异常事件44起,大用户不规范用水2处,路面塌陷预警2起,水锤预警5起,超过75t的重型车辆超载事件3947起,车辆撞击、桥面重车堵塞等突发事件24起,有效保障了监测范围内的桥梁、供水、燃气管线等城市生命线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
  除了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时刻维护城市安全,消防社会化服务云平台也借助科技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新模式。
  “6栋503室感烟探测器发出报警,请速去现场查看。”5月26日上午,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消防社会化服务云平台的后台工作人员正通过传呼机向业主消控室传话。通过在感烟探测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上安装消防监测仪,物联网技术会将消防器材的压力等数据实时上传至消防社会化服务云平台,从而实现对火情的24小时监控和智能化研判,创新了“云平台+24小时服务中心+线下服务队伍”三位一体的消防服务模式。
  “城市超脑”让公共服务24小时不打烊
  当城市拥有“大脑”,交通设施、城区街道、医疗服务等各个城市“器官”协同运转,自行感知、学习,推演未来,这样的“科幻场景”在合肥早已实现。“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刚需,让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让城市更加智慧。”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展厅内,讲解员向记者介绍“城市超脑”在合肥的应用。
  据介绍,近年来,合肥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拓展各行业信息化应用场景建设,统筹构建市级大数据平台、新一代政务云、政务信息能力支撑平台三位一体的“城市大脑”底座。
  去年,肥西县在全市率先试点“7×24h自助智慧政务e站”,市民可通过操作自助设备,实现智能导办、智慧审批、自助查询、智能取件等功能。此外,肥西县智能政务服务工作台还与安徽政务服务网对接,首批上线了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等13家单位共计150项事项,实现企业和群众全天候“随时办”、一窗通办大小事。
  除了政务服务智慧化,合肥基于“城市大脑”还实现了交通流量实时感知及分析预测功能。目前已监测覆盖超过1300个路口、649条道路、50个网格区域,日均接入交警及天网数据超过2500万条,互联网路况数据1.5亿条,运输管理、公交等数据1500万条。
  “交通超脑基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所搭建的智能语音指挥调度平台,能够提供更友好、更便捷的人机交互手段,方便交警收集车流量数据、处理交通事故等,便于交警执勤、提升指挥调度和执勤工作效率,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此外,合肥市启用“长三角”首个市级智慧停车系统、搭建城市“一码(卡)通”管理和支撑体系、推出数字城管、使用智慧社区平台、利用“区域经济大脑”形成企业成长画像……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便民服务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城市”随处可见。(转自中安协)
扫码关注协会